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第一小說 > 其他 > 紅樓夢白話文 > 第一章 夢幻識通靈

紅樓夢白話文 第一章 夢幻識通靈

作者:曹雪芹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5-14 05:49:52

-

上古時,女媧娘娘煉石補天,采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頑石,隻剩下一塊未用,扔在大荒山青埂峰下。這塊頑石經過娘孃的鍛鍊,有了靈性,能變大變小,會自來自去。這天,一個和尚與一個道士來到青埂峰下,見這塊石頭變得潔淨晶瑩,隻有摺扇的扇墜般大小。和尚把他托在手上,說:“在你身上刻上幾個字,讓人們見了就知道你是個寶貝,把你帶到繁榮昌盛的國家、讀書識禮的豪門望族、花柳繁華富貴溫柔的地方走一趟。”石頭高興萬分,問:“不知刻什麽字帶到哪兒”和尚笑著說:“你先別問。將來自然明白。”說完,他把石頭放在袖中,與道士飄然離去。又不知過了多少萬年,有個空空道人路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見到一塊巨石,上麵刻著許多字,就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原來石上刻的是他被茫茫大士攜入紅塵,投胎人世間的一番經曆。上麵什麽事情都有,隻是冇有朝代年月,後麵還有一首詩:

無纔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空空道人就把石中文字抄下來,定名為《石頭記》。他因受了石上故事的影響,就改名為情僧,把《石頭記》改為《情僧錄》。山東的孔梅溪題為《*》。後來,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編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名為《金陵十二釵》,並題一首絕句: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那塊石頭上記錄的文字是這樣的:

蘇州城的閶門,是人間最繁華風liu的地方。閶門外有個十裏街,街上有條仁清巷,巷裏有座葫蘆廟,廟旁住著一家官人,姓甄名費字士隱,娶妻封氏,性情賢淑。家中雖不是多富,在這一帶也是第一家。他生性恬淡,不求功名,每天觀花種竹、飲酒作詩,倒也神仙般快樂。美中不足的是,老夫妻年近半百,冇有兒子,隻一個女兒,名叫英蓮,年方三歲。

盛夏的一天,士隱在書房讀書讀累了,伏到幾案上,濛濛矓矓地來到一個地方,就見來了一個和尚、一個道人。道人問:“你要把這蠢物帶到哪裏”和尚說:“如今有一段風liu公案還冇了結,這些風liu冤家還冇投胎。趁此機會,把這石頭夾帶在裏麵,讓他去經曆一番。”道人問:“這些風liu冤家不知起於何處落於何方”和尚說:“這塊石頭因女媧娘娘冇用他,到各處遊玩。這天他來到警幻仙子處,警幻仙子就命他為赤霞宮神瑛侍者。他見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非常可愛,就每天用甘露澆灌,使仙草脫了草木之胎,修成女兒體。仙草為報石頭的澆灌之恩,在五臟中結成纏綿不儘的情意,常說:‘我若下世為人,要用一生的眼淚來報答他。’就因為這事,勾引出許多風流冤家都要下凡。我們可把這石頭帶到警幻仙子那裏,給他掛了號,同這些情鬼下凡,了結此案。”道士說:“果然好笑,我還從未聽說還淚報恩的事。你我何不趁此機會也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一場功德”

甄士隱聽到這種稀罕事,忙上前施禮,想打聽明白。二仙卻笑著說:“這是天機,不可泄露。”士隱一再追問,“蠢物”是什麽。和尚遞過一塊晶瑩的美玉,他接過一看,正麵刻著“通靈寶玉”四個字,背麵還刻著幾行小字,正想細看,和尚說:“已到幻境。”就把玉奪回,與道人進入一個石牌坊。牌坊上刻“太虛幻境”,兩旁是一副對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甄士隱想跟進去,剛一抬腳,忽聽山崩地裂般一聲響,忽然驚醒,原來是夢,夢中的事已忘了一半。他見乳母抱著英蓮走來,伸手接過來,抱到門口看熱鬨。突然,街上過來一個和尚、一個道士,蓬著頭,赤著腳,瘋瘋癲癲地說笑著走過來。和尚見他抱著女兒,就大哭起來,說:“施主,你抱著這個有命無運的東西乾什麽”道士說:“舍給我吧。”士隱不耐煩,轉身進門,和尚大笑著唸了四句詩: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士隱心中一動,正想問他們來曆,二人已不見了蹤影。這時,葫蘆廟裏寄住的一個窮儒走過來。他姓賈名化,字時飛,別號雨村,湖州人士,出身詩書官宦人家。到他父親時,家中已經衰敗,隻剩孤身一人,往京城求取功名,滯留蘇州,寄住廟中,靠賣字為生。他施禮笑問:“老先生莫非見了什麽新聞”士隱說:“不是。剛纔小女啼哭,抱她出來玩耍。賈兄來得正好,請到小齋中閒聊,消磨時光。”說著,讓家人送女兒進去,與賈雨村來到書房,剛喝口茶,冇談幾句話,家人來報:“嚴老爺來訪。”士隱向雨村道了歉,忙去前廳。

雨村獨自無聊,信手翻看了幾頁書,打聽到士隱留客人吃飯,就向小童打個招呼,從後門走了。

轉眼到了中秋節,雨村想到客居他鄉,不能施展平生抱負,仰天長歎,高聲吟出一聯:

玉在匱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

士隱在書房備了一席酒,來請雨村,恰巧聽到,笑著說:“雨村兄的抱負不凡!”雨村忙說:“不敢!不過偶吟前人詩句,承蒙過獎。”士隱說:“今夜是團圓節,尊兄寄宿廟中,難免寂寞,請兄到敝齋小酌。”雨村也不推辭,與士隱同到甄家書房。二人落座,先是細斟慢飲,漸漸談至興濃,就換上大杯喝起來。雨村乘著酒興,說出遠大抱負,哀歎隻因無錢,不能進京求功名。士隱當即命小童封五十兩銀子,取兩套棉衣,資助他進京赴試。雨村謝了,二人直飲到三更方散。士隱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想起該給雨村寫封書信,到京城也好投個官宦人家權且安身,便讓小童去請雨村。小童回來說:“和尚說,賈爺五更已進京去了,留下話讓和尚轉達對甄爺的敬意。”士隱也就作罷。

光陰迅速,轉眼又是元宵節。晚上,士隱讓家人霍啟抱英蓮去看花燈。霍啟要解小便,把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著,回來時不見了小姐,急得尋了半夜,不見影蹤,嚇得逃往外鄉。士隱夫婦忙差人四下尋找,冇有一點兒音訊。老夫妻幾乎哭死,相繼患病,臥床不起。三月十五日,葫蘆廟的和尚炸祭神的供品,不小心潑了油鍋,引起大火,把一條街燒得火焰山一般。甄家首當其衝,燒成一堆碎磚爛瓦,萬幸老夫婦和家人都逃得性命,士隱夫婦就住到鄉下田莊上。偏偏這年鬨災荒,盜賊蜂起,田莊也難安身,士隱隻得把田地變賣了,帶上兩個丫鬟,投奔嶽父家去。

他嶽父名叫封肅。士隱把銀子交給他,托他代買些房產土地。這老兒竟從中剋扣許多,隻給女婿些薄地破屋。士隱是讀書人,不懂莊稼生理,過不上一二年,越來越窮。封肅就人前人後說他好吃懶做,不會過日子。士隱貧病交加,漸漸不想活了。這天,他拄著柺杖到街上散心,忽見一個跛道人,腳蹬爛草鞋,身穿破道袍,如瘋如狂地唱著: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塚一堆草冇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士隱迎上去問:“你說些什麽,隻聽見‘好了,好了’”道人笑著說:“你能聽到‘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世上萬般事,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要不了,就不好;想要好,就是了。我這歌兒就叫《好了歌》。”士隱已大徹大悟,說:“我把你這《好了歌》註解出來怎樣”道人笑著說:“你就解解看。”士隱說: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在蓬窗上。說什麽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揮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道人拍掌大笑,說:“解得貼切!”士隱說聲“走吧”,也不回家,與道人飄然而去。眾街坊把這事當成新聞傳說。封氏得知,哭得死去活來,讓她父親派人尋找,卻冇有音訊。到了這一步,封肅也隻好讓女兒跟他度日。

這天,甄家的丫鬟在門前買線,隻見新任的縣官路過。她抬頭看去,大轎內的太爺有些麵熟,卻又想不起在哪兒見過,就轉身進門,也冇放在心上。待到晚上睡下,忽聽一片打門聲響,許多人亂嚷:“本縣太爺的差人來傳人問話。”封肅吃了一驚,忙開門出來,賠笑問有什麽事。那些人隻說:“快請甄爺來!”封肅說:“小人姓封,隻是小婿姓甄,已出家一二年了。”公差說:“我們也不知什麽‘真’‘假’,既是你女婿,你去跟太爺說。”封肅跟公差去了,直到二更纔回來,說:“原來新任太爺姓賈名化,跟女婿是舊交。他從門前路過,見嬌杏丫頭買線,以為女婿也在這裏,所以派人來傳。我把緣故說明,那太爺歎息一陣,要派人去找英蓮,臨走還送我二兩銀子。”

次日一早,雨村派人送來兩封銀子、四匹錦緞,答謝甄家娘子;又送封肅一封書信,托他向甄家娘子討嬌杏當二房。封肅正想討好太爺,樂得眉開眼笑,一力攛掇女兒,當夜就用一乘小轎把嬌杏送到縣衙門。雨村歡喜萬分,封了百兩銀子賞給封肅,又送甄家娘子許多禮物,讓她自己過日子。

原來,那年雨村得士隱贈銀相助,次日就趕往京城,三篇文章,十分得意,中了進士,當了縣太爺。他雖有才乾,但依仗才能,怠慢上司,不久被參了一本,革去職務。他把家眷與積蓄送回故鄉安頓好,就獨自出來,遊覽天下名勝。這天他來到揚州,病倒在客店裏,病癒後斷了盤纏。幸遇兩箇舊友,把他薦給鹽政林如海,當了林家小姐的老師。

林如海名叫林海,字如海,本是前科的探花,蘇州人氏。他祖上也曾為侯,世襲到他父親,他便由科舉出身。他年已四十,僅正妻賈氏生有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倆愛如掌上明珠,所以儘管是女兒,也當成兒子養,請來先生教她讀書。黛玉年幼,身體又弱,功課不限多少,所以雨村教起來格外省力。過了一年多,賈氏夫人忽然患病身亡。黛玉侍奉母親,守禮儘孝,大病一場。雨村無事,每當天氣晴朗,就到外麵遊玩。這天他來到郊外,見一山環水繞處,有座破落的廟宇,匾額上題“智通寺”,門兩旁的對聯為: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雨村暗想,從這對聯上看,廟裏的和尚也曾在官場中栽過筋鬥。他來到一家村酒店,想喝上幾杯,卻有一位酒客站起來,大笑著迎他進來。他認出那人是京城裏古董行的貿易冷子興,在京城時二人非常投機。雨村與他見了禮,要上酒菜,互相說了些客氣話,才問:“近來京中有什麽新聞”子興說:“倒是老先生貴同宗家出了件小小的稀罕事。”雨村說:“弟族中無人在京。”子興說:“榮國府不也姓賈”“原來是他家。若考證起來,我和榮國府還是一支。但他那麽榮耀,我們不便去認親,倒越來越疏遠了。”

子興歎道:“當年寧國公是一母同胞弟兄兩個,寧公是老大,生了四個兒子。寧公死後,長子賈代化繼承了官爵,他也生了兩個兒子,長子賈敷,**歲上死了,次子賈敬繼承了官爵。賈敬一心想成仙,幸虧早年生有一子名賈珍,把官爵讓賈珍襲了,隻是跟道士們鬼混。賈珍也生有一子,名叫賈蓉,今年才十六歲。因為敬老爺什麽事都不管,這賈珍父子隻知玩樂,把寧國府鬨得翻了過來。那奇事出在榮府裏。榮公死後,長子賈代善襲了官爵,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爺小姐為妻,生了兩個兒子,長名賈赦,次名賈政。代善早已去世,老太君還健在。賈赦承襲了官爵,也不管家事。賈政自幼酷愛讀書,為人端方正直。皇上因體諒先臣,額外賜政老爺工部主事之職,如今升了員外郎。這政老爺的夫人王氏,頭胎生的公子名叫賈珠,十四歲考上秀才,不到二十歲娶了妻,生了一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位小姐,就生在大年初一。不料後來又生了一位公子,說來更奇,一生下來,嘴裏就銜著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麵還刻了許多字,你說奇不奇”

雨村笑著說:“果然奇異。隻怕他來曆不小。”子興冷笑著說:“大家都這樣說,因此他祖母愛如珍寶。他週歲時,政老爺讓他抓週兒,試他將來的誌向,誰知他什麽都不抓,隻抓脂粉釵環玩弄。政老爺說他將來是酒色之徒,便不喜愛他,唯獨老太君把他當成命根子。如今他已七八歲,雖然非常淘氣,但聰明異常,一百個不抵他一個。他說出話來也奇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你說他將來不是個色鬼嗎”雨村正色說:“不對!隻因你們不知他的來曆,就是政老前輩也錯看了他,不是高人是很難看透的。”

子興見他如此鄭重,請教緣故。雨村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者外,其餘的都冇有多大差別。大仁者是應運而生,大惡者是應劫而生。”接著,他列舉了各種仁德的明君、殘暴的昏君、治世的良臣、亂世的奸雄,甚至那些詩詞的魁首、書畫的翹楚,都是聰明靈秀在萬人之上,乖僻邪謬在萬人之下,隻看他出生在什麽樣的門第、受到什麽樣的教育。子興問:“照你這種說法,也是成者王侯敗者賊了”雨村說:“正是這個意思。”他又列舉了一些事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子興說:“賈府中四個姑娘也不錯。政老爺長女名元春,因她賢孝,才德兼備,選入皇宮做女史去了;二小姐是赦老爺姨娘所生,名叫迎春;三小姐是政老爺庶出,名探春;四小姐是寧府珍爺的妹妹,名惜春。因史老太君極愛孫女,都跟著祖母,一處讀書。”雨村說:“賈府的小姐,取名怎麽俗套”子興說:“因為大小姐是大年初一生的,叫個‘元春’,其餘的都跟著叫個‘春’。上一輩的排行也是跟著弟兄走的。就如貴東家林公的夫人,名叫賈敏,與赦、政都是‘文’字旁。”

雨村問:“政公有個銜玉之子,赦公就冇一個”子興說:“政公有了玉兒,他的妾又生了一個,還冇聽說是好是歹。赦公也有二子,次子名叫賈璉,今已二十多歲了,娶的是政公王夫人的孃家侄女為妻,親上加親。這位璉爺捐了個副知府,也不喜歡讀書,為人愛耍心眼兒,言談也說得過去。他自娶了妻,這位夫人卻冇有不稱讚的,模樣兒極標致,言談極爽利,心機又極深,竟是一萬個男人也抵不上她一個。”雨村笑著說:“我說得不錯吧我方纔說的這幾個人,隻怕都是那正邪兩賦來的。”雨村看了天色,說:“天不早了,別關了城門進不去。”二人起身,算還酒錢,忽聽有人說:“雨村兄恭喜了!”雨村回頭一看,原來是當時一案革職的同僚張如至。他是本地人,打聽到上司準備起用舊人,便四下裏尋找門路,今日遇見雨村,所以道個喜。冷子興聽了,就讓雨村求林如海,讓林如海給賈政寫封書信,就可保雨村官複原職。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