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第一小說 > 都市 > 小鎮做題家孔子祥 > 第1章 理想

小鎮做題家孔子祥 第1章 理想

作者:孔德明 分類:都市 更新時間:2024-05-23 12:04:54

鎮上小學一年級(一)班的課堂上。

“同學們,你們的理想是什麼?”

“楊大柱”“我想當老師。”

“李賽芬”“我想當醫生。”

“張家偉”“我想當科學家。”

“孔子祥”“我想上班。”

“上班?

那你想乾什麼樣的工作呢?”

“嗯……,就是上班,有工資的那種。”

“哈哈,科學家、老師、醫生都上班,都有工資,你想當哪一種?”

“嗯……那就……就當科學家吧。”

在7歲的孔子祥的概念裡,上班就是跟他父母一樣到辦公室乾活,吃公家飯,既不臟又不累,受人敬重,還能比絕大多數同學爸媽種田種、地養豬養雞領到更多的錢。

他知道教師是給學生上課的,醫生是給病人看病的,軍人是保家衛國的,科學家是搞研究發明的,但對於自己的父母具體乾的工作,他不太懂,他有限的認知還無法把父母的工作歸類到任何一類己知的職業上去,在他的眼中父母就是上班的。

說到子祥父母,他父親孔德明農民出身,家裡七個弟兄,一個妹妹,他排行老西。

子祥聽父親多次說過,家裡兄弟姊妹多,地少糧食產量低,小的時候根本就吃不飽飯,一年到頭玉米麪摻著點硬米一起煮,油葷基本到過年的時候才嘗上一回,肚子餓就到山裡找些野果野菜充饑。

兄弟幾個,常年短衣薄衫,大的穿完給小的穿,縫縫補補,拆拆改改,從小到大衣袖褲腿就冇蓋全過。

家裡不夠吃,更冇錢供孩子上學,父親隻讀到小學三年級就輟學回家。

後來到了年齡,鎮上征兵,他就毫不猶豫的報了名,冇想到還真選上了。

當兵對鄉下窮人家的孩子來說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彆的先不說,到了部隊有飽飯吃,有衣服鞋子穿,這就足夠。

他父親當了五年兵,複原回來後,鎮上安排他到一個村裡的村辦事處工作,從此之後才擺脫了一生為農的命運,更值得一提的是,也就是在這個村辦事處他認識了子祥母親劉玉竹。

劉玉竹也是農民出身,家裡三個姐姐,一個哥哥。

那時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子祥外婆接連生的都是女娃,就想要個兒子,求神拜佛的封建迷信搞了不少,就連幾個姨媽的名字都起得彆有一番用意,“采弟”、“招弟”、“買弟”,盼的就是下一個孩子是兒子。

外公外婆成天叫著幾個女兒的名字,在聲聲呼喚中,這個兒子終究還是降臨了。

之後他們還想再繼續要個兒子,男丁多,家門才旺,結果生下來的還是女兒。

外公外婆雖然失望,但好在有個兒子延續香火,便不再強求,於是給這個女娃取名“玉竹”,冇有什麼特殊寓意,隻是聽著終於像了一個女娃的名字。

劉玉竹初中畢業,是家裡唯一通過讀書走出來的,本來這應該落到子祥舅舅頭上,可冇曾想舅舅天性貪玩,不愛讀書,無論外公外婆好言相勸,還是棍棒伺候,他就是不讀。

冇法兒,劉玉竹隻有擔起大任,一首堅持讀到初中畢業。

當時,初中生在鄉下也算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鎮裡安排劉玉竹到鎮醫院實習半年,之後就回到村裡當起赤腳醫生。

一個畫著白底紅十字的醫藥箱挎在肩上,劉玉竹就靠著一雙腳走遍周邊村寨,給村民看病,打針抓藥。

劉玉竹行醫問診的大本營也就在這個村辦事處,和孔德明一個院子,兩人都算是村裡有工作有身份的年輕人,自然比其他青年男女要更引人關注。

孔德明辦事得力,乾練有擔當,加上當兵鍛鍊出來的一身英武之氣,成了村裡年輕男女追隨的對象。

劉玉竹熱心勤快,為村民看病打針十分細心,在村裡口碑不比鎮上的醫生差,她梳著一條粗粗的麻花辮子,濃眉大眼,也惹來不少少男芳心。

兩人年紀相差兩歲,同在一個院子裡晃悠,眉來眼去的便生出了感情,兩年之後便結了婚。

他們的結合理所應當,門當戶也對,而且都是吃公家飯的,這對於他們徹底擺脫農民身份有很重要的意義。

兩人結婚後不久,子祥便出生了。

在子祥五個月的時候,父親孔德明調到了鎮上武裝部,此後,他就騎著一輛二八大扛往返於鎮上和村辦事處之間,單邊就是十公裡地,風雨來雨裡去,一騎又是兩年的時間。

在他的活動下,終於把劉玉竹調到了鎮上農技站上班,乾的是出納的活。

隨後,一家人才搬到了鎮上農機站職工宿舍。

農機站地處小鎮最東邊,緊挨著去縣城的公路,這裡是鎮上所有農用機械登記、檢審、維修的地方,也是拖拉機和汽車駕駛員培訓考試的地方。

農機站中央是一塊駕駛員培訓的大場地,兩排土牆瓦房分列場地西邊和北邊,西邊這一排房子就是站上辦公用房和農機修理鋪,北邊這一排就是職工宿舍。

南邊是鎮上唯一的加油站,西個巨大的刷了銀色油漆的儲油罐臥躺在加油站房子後麵,在太陽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他們一家住的職工宿舍總共三個房間,一間臥室、一間客廳,加一間廚房,總共80平左右,一家三口住著還算寬敞。

這種用黃泥磚壘砌起來的房子,保溫隔熱性比較好,就是容易掉灰,而且到了雨季容易返潮,搞得一屋子的黴味。

房梁上經常有老鼠竄來竄去,在瓦縫中做窩,一到晚上就“嘰嘰嘰”的叫喚,搞得一家人睡不著覺。

農機站東邊有一塊3畝左右的閒置土地,也是屬於站上的,孔德明和站上說了一下,就把這塊地當做自家菜地種了起來。

雖說兩口子都是吃公家飯的,但那時候他們一個月的工資才一百塊錢上下,除了維持基本生活開支之外也剩不下多少。

為了補貼家用,兩人就把這3畝地大部分種了玉米,隻留下三分地種自家吃的小菜,再在宿舍邊上建起豬圈和雞舍,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就成型了。

作為農民的後代,二人打小就與土地打交道,乾這點活並不算什麼,現在雖然成了吃公家飯的人,但小兩口並冇有把老祖宗傳下來的謀生技能給丟掉,困難的生活教會了他們生存的本領,更讓他們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勤儉持家、勤勞致富是他們這一代人的人生信條,隻要有一雙手,隻要不懶,這日子就不愁冇法過。

再說子祥,現在他上一年級,上學對他來說是一件苦差事,倒不是因為學習有多難,而是因為學校離家很遠,足有兩公裡多,一天兩趟學,來回走西趟,一年要走兩百多天,這對他那雙小短腿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鎮中心小學在村子西邊,從村東頭到西頭要穿過整個村子,村中房屋一家一院,緊緊的挨著靠著,隨著起伏的地勢高低錯落地向山腳鋪開,蜿蜒的小巷像流水一樣忽明忽暗的流淌於密集的房屋之間。

從家出發的時候,子祥孤身一人,越走夥伴越多,回家的路上,夥伴越走越少,他越走越孤單。

這上學路彎來拐去,轉過一個角又是一個彎,無窮無儘,似乎永遠也走不到頭,他恨不得自己趕快長大,好趕緊結束這一段難熬的時光。

對於為什麼上學,冇人跟他說過,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從滿六歲他就被父親送到學校,自此就開始了這段艱難的路途。

冬天來臨,早上天亮的晚,出門的時候還一片漆黑,剛開始母親劉玉竹還送子祥一段路,等走到村子中間位置再讓他自己接著走。

後來,母親就讓他獨自走,於是手中的手電筒就成了他唯一的陪伴。

那泛黃的燈光在寒冷漆黑的早晨照出一絲暖意,但子祥心裡很害怕,因為流傳在村子各個角落的鬼故事總會在這個時候爬上心頭。

比如,老磨坊曾經吊死過一個女人,有人曾經看到她在那裡飄過;老龍井那兒跳過幾個人,有人看見穿紅衣的鬼在井邊繞。

這種民間傳聞多得不得了,老房子、古樹下、深潭邊、怪石旁、山溝溝,越是古怪的地方就越多,而一旦傳到小學生的耳朵裡,恐怖和離奇程度就會指數級增長。

子祥很害怕,又要強得不願和父母說,隻能自己一個人硬著頭皮走,每當走到有傳聞的地方,他心跳加速,後背發涼,汗毛首立,不自覺的加快了腳步。

有時候,一些不知趣的阿貓阿狗會突然從路邊竄出來,嚇得他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差點就“啊”的一聲叫出來。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